投稿须知
  《中国食品学报》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 ...

发酵食品有害氨(胺)类代谢物:形成机制和消除策略

作者: 周景文 [1] ; 堵国成 [1] ; 陈坚 [1,2]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食品安全 系统生物学 氨基甲酸乙酯 生物胺 亚硝胺

摘要:影响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各种含氮化合物代谢生成的有害胺(氨)类物质,如氨基甲酸乙酯、亚硝胺类和生物胺类等。以往基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阐明了与这些有害胺(氨)类物质相关的代谢途径及调控途径。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代谢工程操作试图消除这些有害胺(氨)类物质的积累,但实际效果有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害胺(氨)类物质的积累,与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氨基酸等有机氮源的选择性吸收密切相关。由于部分氨基酸的滞后吸收,导致最终氨基酸无法有效利用,甚至被代谢为有害胺(氨)类物质。微生物对氮源的利用受到氮代谢物阻遏(Nitrogen Catabolite Repression,NCR)效应的严谨调控。对于NCR效应这一全局调控机制的解析,将对理解微生物积累有害胺(氨)类物质的机理,并进行有效消除,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发酵食品有害胺(氨)类物质积累和NCR效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对NCR效应的理性调控消除有害胺(氨)类物质积累的系统策略。


上一篇:食品高压处理后组分变化及关键技术分析
下一篇:中国主要传统食品和菜肴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52306879号-1
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5号中科大厦B座201室  邮政编码:100833